我国将2025年建成工业互联网设施 以其为抓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我国将在2025年建成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并以其为抓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并提出分2025年、2035年和21世纪中叶“三步走”的目标。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不二选择,必须下大力度攻关和推广。

先进制造业的重心是智能制造。智能首先意味着互联。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有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四种模式,其核心要义是通过数据应用与智能连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创造精准供给。比如,在服装、家电等领域,不仅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满足用户对智能产品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生产全流程,带来个性化的体验与服务。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深刻改变社会生活后,对生产端的又一次革命。“并不是单纯价值转移,而是通过深度融合,创造增量,做‘加法’。”他说,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模式,也是产业博弈的阵地所在。

意见明确了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主要任务,特别提出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是核心,融合是关键。”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说,用工业互联网加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最终要落到“融合”二字上,要形成完备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要加快创新孵化和应用。工信部已经遴选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项目28个,下一步还将加快新技术、新模式融合应用。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底线和基础,应得到足够重视和保障。”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说,随着应用范围迅速扩展,构建网络安全立体防御体系尤为重要。

陈肇雄提出,工信部将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顶层设计,大力提升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推动攻击防护、漏洞发现、可信芯片等产品和技术研发。

扩展阅读:2025年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国务院27日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化推广,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意见》指出,目前工业互联网的性能还满足不了将来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一个重点工程加以推进,主要措施包括四个重点内容:一是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因为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基础非常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工业企业内网改造来推动工业企业内网的IT化、扁平化、柔性化,从而打通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为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为先进制造业的深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加快工业企业外网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优化升级国家骨干网络,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泛在互联与数据顺畅流通提供保障。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连接中小企业的专线提速降费,降低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成本,支持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三是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标识解析体系赋予工业互联网的每一个机器和产品“身份证”。在这项工程中要推进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和人、机、物全面互联,进而实现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四是推进工业领域全面部署IPv6。我国的IPv6发展起步比较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普及率还不高,希望以发展工业互联网这一契机,在工业企业的网络化改造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工业领域IPv6的发展,来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对海量地址的需求。(经济参考报)

本文经新华经济网自动排版过滤系统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投资者应谨防ICO、变相ICO!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