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财政政策是什么?专家预测明年将延续3%赤字率

2017年基本已经宣告结束了,2018年即将到来,那么,2018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会有哪些变化呢?

2018年中国财政政策是什么?

2018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一年将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样的关键一年,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我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回顾2017年,减税,降费,加大支出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多项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前瞻2018年财政运行,会议指出,我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特征给我国财政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展望明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保障。

针对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会议指出,明年还应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专家预测明年将延续3%赤字率

近几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呈现走高的趋势,2014、2015、2016年赤字率分别为2.1%、2.6%以及3%。201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继续维持3%。《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财政赤字15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赤字率为3%。

多位专家认为,201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基本方向已经确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来支持减贫和环境保护。这意味着,2018年可能延续3%这一赤字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3%这个底一定要守住,2017年是这样做的,在2018年以及更长远的一段时间可能都这样做。

此外,多个机构预计2018年财政赤字率将维持在3%。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8年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建议把GDP增长预期调控目标确定在6.5%左右,建议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全国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认为,财政政策有望保持相对宽松,政策重点可能会进一步转向改善收入分配和盘活“存量资金”。我们预计2018年财政赤字将维持在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此前表示,2018年应当延续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定位,不过过快增长的广义财政赤字率应当成为财政政策调整的核心关注点,2018年名义财政赤字率依然可以确定在3%,但各类隐形化债务必须进行大幅管控。

实际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趋严是近年来的趋势,地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查处力度加大。2017年以来,财政部已严肃处理和通报多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问责,继续将强化执法问责作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的重要抓手,开展专项核查,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律依法问责到人,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蔓延。

积极财政政策简介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积极财政政策一般表现为赤字扩大,减税、自2008年以来,这已经是连续十一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自2008年始,中国已经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上一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1998年到2004年。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都有外部因素的影响:199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则是为应对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

“财政政策应该具有灵活性,现在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相比以前金融危机下的积极财政政策,现在也是根据面临宏观经济条件所作出的选择。其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还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所有的金融风险应对不力,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财政风险。”杨志勇对记者表示。

本文经新华经济网自动排版过滤系统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投资者应谨防ICO、变相ICO!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